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_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_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

最全展會,最多服務,最深解讀,就在好展會!

新聞

人大教授金燦榮:20年后世界可能只有2個“國家”

時間(jian):2017-09-21   

好展會網

2018揚州路燈展—中國高郵戶外照明博覽會

時間:2018年3月25日—28日
地點:揚州郭集燈具城(位于中國路燈制造基地)
主辦:高郵市人民政府 江蘇省高郵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
協辦:高郵市燈具協會
承辦:北京集群展覽有限公司 揚州郭集燈具城
原標題:金燦榮:20年后世界可能只有兩個“國家”
中國制造業大有前途!(編者按)
如何解釋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近年來廣受國內外學界關注的問題。以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歷程為參照,對比中國與其他非西方國家在現代化尤其工業化道路上的不同,或能為理解中國為何快速崛起帶來一些啟發。
歐洲現代化樣本“三部曲”
到目前為止,人類現代化最完整的樣本來自歐洲。歐洲的現代化經歷了一個“三部曲”:第一是社會變革,即從中世紀時宗教主導的社會,轉變成為適合現代化發展的世俗社會;第二是實現工業化,即從過去的工場手工業,變成大機器、規模化生產;第三則是推動西方版的全球化。
歐洲最先從諸文明中脫穎而出,關鍵在于它率先完成了現代化過程中最難的社會變革,即把社會從前現代轉變到現代。這種轉變又有三個核心內容,可歸納成3個“R”:
第一個“R”是文藝復興(Renaissance)。在那之前,歐洲人的價值觀念體系主要在于履行宗教責任。雖然社會也存在著階級矛盾,但統治者能依靠非理性的宗教信仰維持統治。文藝復興以及后續的啟蒙運動,把“世俗的人”召回現實世界,使人存在的意義不再只是為神奮斗,而是謀求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就樹立了一個社會的世俗意義。
第二個R是宗教改革(Reformation)。即“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進一步厘清了宗教與世俗的界限。宗教有其位置,但不過多干預世俗生活。
第三個R就是革命(Revolution)。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法國大革命,其結果是讓一個等級森嚴、壓迫型的社會變得開放,平民獲得上升空間。
完成社會變革并實現世俗化、平等化之后,歐洲國家就啟動了以大機器生產和高效率為主要特征的工業化。工業化前,工業產品主要供給歐洲王室和貴族,平民百姓沒有資格享用,因此需求不旺產量不高。但轉為大機器生產后,工業生產的投入增高,因此自然而然要求市場最大化。這種要求,在變革后的歐洲社會已能實現。
工業化的成功使西方的工業力量和知識水平凌駕于非西方世界之上,于是西方國家開始向全球推廣西方版的全球化。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完整的現代化樣本。
中國實現社會結構變革
放眼非西方國家,中國可能是唯一一個完成了社會結構3個“R”變革的國家。首先,我們是古老文明中罕見的世俗文明。若以文字、金屬工具和城市作為成熟文明的3個充分必要條件,則前現代化時期的世界主要有三大文明圈:
首先是環地中海文明圈,宗教上講主要就是亞伯拉罕系三大宗教覆蓋的區域,雖然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之間爭斗厲害,但它們都是一神教,文化結構相似。其次是南亞文明圈,宗教上主要表現為多神教,比如信仰萬物有靈等等。再者就是以中國為主的東亞文明圈,其特點是世俗化。
三個文明圈取向不同,一神教文明圈看未來,相信未來存在“末日審判”,一個人的德行或罪惡將得到回報或懲戒;南亞文明圈是向后看,相信輪回和循環;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文明圈是看現在,在根本上表現出來一種現代性,不靠神性而靠理性維持運轉。
對于中國文化,世人有個歷史誤解,那就是認為中國文化趨于保守。但事實是中國文化一向開放。比如我們歷史上主要是農耕文化,不重視騎兵,但在春秋秦穆公跟西戎北狄打仗時就開始使用騎兵了,到戰國趙武靈王時甚至有了“胡服騎射”的理論。再如價值觀上,之前中國的儒法道等已各具優點,但仍能吸納外來的佛教,經過交融后在維護社會運行相關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如是觀之,中國文化非常善于學習和借鑒。近代以來,我們也經歷了大規模引進西方價值觀和經驗的過程,晚清更多是學器物,民國時學制度體制,新中國成立后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革開放以來也是借鑒不少西方發展經驗。本身底子不錯,加之努力學習,這使中國的第一個“R”(“文藝復興”)基本得以解決。
至于第二個“R”(宗教改革),因為中國本來就非宗教文化,所以并無必要進行歐洲國家那樣的“宗教改革”。但我們也經歷了一個打破封建禮教的過程,三綱五常等在中國革命過程中遭到較為徹底的唾棄,這與歐洲“宗教革命”在內在邏輯上有所相似。
說到第三個“R”也就是革命,中國無疑做得很好。在前赴后繼的革命過程中,社會結構改造非常成功,實現了平民主義化,且其程度之深世所罕見。
逐步走向完整的現代化
完整實現社會結構的3個“R”變革,為中國推動工業化打下堅實基礎。新中國成立68年來,我們工業化的成就有目共睹,一個明顯標志就是2016年中國制造業規模達到美國的160%,總量幾近美日德之和。這種距離還在逐漸拉大,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后強調制造業回歸,但迄今為止還沒什么效果。按照當前增長速度,10年后中國制造業規模將超過美日歐盟之和。從制造業的角度觀之,20年后世界可能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外國,而且中國的規模還會超過整個“外國”。
除了規模龐大,中國工業體系也極其完整。美國高盛集團今年4月發布評估報告顯示,中國深圳的科技成果市場轉化能力已超美國硅谷。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結論,過去30年來美國一直引領科技創新,但因美國的工業基本上空心化了,所以生產效率提高得很慢。這與中國不斷完善工業體系、提高生產效率正好相反。
較之中國,其他大部分非西方國家的工業化路徑是被殖民和強行納入西方工業體系。比如印度就是如此,從1513年東印度公司進入印度算起到1947年獨立,印度被殖民了430多年,它的獨立過程沒有伴隨革命,沒有經歷宗教改革,也沒完成現代化所必需的社會結構變革,因此直到現在,印度社會還處在前現代階段。即便已有一些現代化成果,但基本都是外來的,其自身工業化能力依然嚴重不足。
在工業化取得成功后,中國對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越來越感興趣。尤其以2016年杭州G20峰會為標志,中國對很多國際問題提出“中國方案”。按照這種邏輯梳理,可以說中國正在逐步走向一個完整的現代化。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副院長)

(好展會網  )
免責申明:
1.部分圖文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
2.信息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不對信息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做任何保證。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及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刪除,聯系方式qq:2119739037。